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怎样才能让宝宝吃得开心,发育健康?响应式喂养可以帮助你照顾婴儿和父母。

母婴育儿 2024-05-28 浏览(423) 评论(0)
- N +

根据《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2022)》,反应性喂养是帮助父母更好地科学育儿的一种方式,它对提高育儿质量具有决定性的积极作用!

“宝宝又哭了,赶紧给他喂奶。”孟晓刚刚从婆婆那里接过她的儿子壮壮,并被要求喂养他。特别是当我看到她没有立即喂奶,而是想检查她的尿布,导致她的孙子哭了时,婆婆焦急地催促道:“唉,娃娃只有在饿的时候才会哭。尿不湿的情况下为什么需要这么勤快?”

为了不争吵,孟晓喂了儿子几分钟。看到宝宝根本不想喝奶后,她就停止了喂奶,顺便给宝宝换了尿布。而这样的过程几乎每天都会“上演”。

只是婆婆和媳妇一直不解。一般来说,2个月大的宝宝每天喂奶的频率大约是3、4个小时,而壮壮喂奶的间隔时间差不多是2个小时。只要它们一哭,就会立刻被喂食。然而,壮壮并没有变得更强壮,反而比同龄孩子瘦了很多,还经常腹泻。这是怎么回事?带着这些疑问,孟晓和婆婆来到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这孩子有些消化不良,营养吸收不足。“听了医生的结论后,婆婆和儿媳都很困惑,尤其是孟晓:“我平时在母乳喂养方面很积极。我怎么会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呢?”婆婆也马上问:“是啊,我媳妇就是母乳喂养这么辛苦。我孙子的胃有问题吗?”

展开全文

当医生得知他们不仅没有按时给宝宝喂奶,而且没有了解他想喝的奶的性能和量,并找出了原因时,他还劝说婆婆和儿媳:“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饮食规律和食量,不要乱喂,这样容易引起积食、消化不良和腹泻等问题。”

这可把婆婆和媳妇吓坏了。幸运的是,医生还提醒他们可以回去观察强壮和饥饿的表现,而且他们喝了之后就不想再喝牛奶了。这些都可以通过日常观察来总结,反应性喂养也提倡适当的独占方式。

事实上,这不仅是因为孟晓的婆婆和儿媳缺乏对回应性喂养的理解。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球至少有70%的胃肠功能障碍婴儿是由父母喂养过多或过少造成的,他们根本没有对婴儿的愿望做出回应。

什么是回应式喂养?家长要了解

2022年版《中国0-6个月婴儿母乳喂养指南》明确指出,反应性喂养是更适合婴儿的进食方式,因为它是基于婴儿的进食需求和意愿,也是近年来广泛传播的育儿知识。

同时,这种喂养方法的核心是仔细观察和总结婴儿的口头请求、表情和动作,然后做出反应。它基于信任、良好的依恋、深厚的感情和顺畅的沟通,因此也被称为“婴儿适应性喂养”。

正是因为反应性喂养的特点,关系到宝宝思想、语言、情绪、认知等的表达和提升。,说明它不仅能给予最适宜的喂养,还能对各种能力、大脑发育等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妇女联合会以及美国儿科协会在内的机构都建议喂养者学习和使用这种喂养方法。

如何科学、正确采用回应式喂养?

1.理解饥饿信号并鼓励表达。

根据反应性喂养的主要表现,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我们应该知道如何准确地接受婴儿发出的饥饿信号并做出积极和适当的反应,即父母应该知道不同年龄的婴儿在饥饿和吃饱时正在做什么。

例如,当0-6个月的婴儿感到饥饿时,由于表达能力有限,他只能通过哭泣或看到奶瓶时的兴奋来表达饥饿。吃饱了,你要么睡着;或者在其他地方分散注意力。

6到12个月的宝宝,表达能力有所提高。要么直接用语言大致表达“我饿了”或“我吃饱了”;或者直接用手指将勺子和其他进食工具推离食物或在你吃饱后。

Tips:为了更及时、更全面地了解宝宝的进食意愿,并提高他的表达能力,父母还应积极鼓励他“多表达”和“敢于表达”。同时,父母不要吝啬赞美和肯定,让宝宝更有动力和自信。

2.加强与宝宝的互动。

情感专家金伯利·布雷恩在《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中提到:“父母可以注意与孩子互动时,是否注意他们的眼神、语言、行为等。并及时回应,这不仅可以建立深厚的感情,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

“宝宝连话都不会说,那他能交流什么呢?”这是很多家长的看法。众所周知,无论是喂奶、换尿布,还是陪他玩,如果你能积极地与他沟通,让他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不仅会更信任父母,而且敢于表达自己,他会成长为一个自信、乐观、懂得爱自己和他人的人。

3.养成规律的饮食模式

一般来说,婴幼儿的胃容量比较小,胃排泄的速度比较快,所以越小的宝宝越容易感到饥饿。例如,新生儿母乳喂养的间隔时间为2至3小时,3个月后约为4小时,6个月后可延长至4至5小时。

4.尊重宝宝的意愿

反应性喂养也称为适应性喂养。除了顺应宝宝的进步规律,培养科学稳定的饮食习惯外,最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尊重宝宝的进食意愿。

《每日邮报》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哈佛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对200多名儿童进行了为期1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从婴儿时期开始母乳喂养开始,父母就可以在不影响宝宝健康的情况下尊重宝宝喝奶和进食的意愿。

如果宝宝不想吃东西,也不强迫他,他可以保持耐心和温柔的沟通。不吃东西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会懂得尊重他人和自尊,情商相对较高。

5.提供美味合适的食物。

著名育儿专家威廉·西尔斯在《育儿百科》一书中提到,要想激发宝宝对食物的兴趣,可以主动进食,前提是父母能提供健康、美味、适合宝宝年龄的食物。

如果不适合为4个月以下的宝宝提供辅食,宝宝会因为消化不良、不适和不适而出现厌食。如果你继续强迫他吃东西,也会让他感到焦虑,不利于心理健康。

枕边育儿信息:

婴儿喂养关系到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影响一生。因此,父母一定不要盲目地进行它,应该学习正确和科学的喂养方法。比如今天被专家们一致称赞的响应式喂养,不妨认真了解和学习,给宝宝最好的照顾!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